【剐蹭后逃逸几天就不追究了】在交通事故中,尤其是轻微的车辆剐蹭事故,有些驾驶人选择逃逸,认为“几天不追究”就没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法律对逃逸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即使没有立即立案,也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后果。
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无论是否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都可能受到法律制裁。虽然部分轻微事故可能因证据不足或当事人未及时报案而未能立即处理,但逃逸行为本身已构成违法,公安机关有权在事后追查并依法处理。
逃逸后,即使短期内没有被发现,也可能因监控、目击者、行车记录仪等证据被追溯。此外,逃逸行为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并可能导致保险理赔受阻。
因此,面对剐蹭事故,最明智的做法是主动承担责任,配合调查,避免因一时侥幸而带来更大的麻烦。
二、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第101条 |
逃逸定义 | 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离开现场的行为 |
处罚措施 | 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是否可“几天不追究” | 不可,逃逸行为一经发生,即构成违法,警方可在任何时间追责 |
影响范围 | 法律责任、保险理赔、个人信用记录、社会评价等 |
建议做法 | 停车报警、保护现场、配合调查、积极赔偿 |
常见误区 | “逃逸几天没人管”、“轻微事故没关系”、“不留下证据就没事” |
三、结语
剐蹭后逃逸不仅违反法律,还可能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面对交通事故,应以理性、合法的态度应对,切勿因一时疏忽而酿成大错。遵守交通法规,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