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取保候审是什么意思】在司法实践中,“醉驾”和“取保候审”是两个常见的法律术语,尤其在涉及交通违法行为时更为常见。本文将对“醉驾取保候审”这一概念进行简要解释,并通过与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
一、
“醉驾”是指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法定标准(通常为80mg/100ml)后仍驾驶机动车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指在侦查、起诉或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因符合条件而被允许暂时不被羁押,但需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确保其不会逃避侦查或审判。
当一个人因“醉驾”被立案调查时,如果符合法律规定,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即在不被拘留的情况下等待案件进一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是否批准取保候审取决于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的审查结果。
二、表格说明
项目 | 内容说明 |
醉驾 | 血液中酒精含量≥80mg/100ml 的驾驶行为,属于危险驾驶罪。 |
取保候审 | 刑事诉讼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允许嫌疑人暂不羁押,但需提供担保。 |
醉驾与取保候审 | 当醉驾行为被立案后,若符合条件,可申请取保候审,以避免长期羁押。 |
适用条件 | 犯罪嫌疑人无社会危险性、有固定住所、愿意接受监督等。 |
审批机关 |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决定是否批准。 |
后果 | 若未违反规定,案件可继续审理;若违反规定,可能被撤销取保候审并逮捕。 |
三、注意事项
- 醉驾行为一旦被认定,即使获得取保候审,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取保候审并非免罪,而是程序上的暂缓羁押。
- 是否能成功取保,取决于案件性质、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以及是否有前科等因素。
综上所述,“醉驾取保候审”指的是因醉驾被立案后,符合条件的嫌疑人可以申请暂时不被羁押,等待后续司法程序的一种法律安排。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公众更好地认识相关法律程序及自身权利。